Pages

Monday, February 27, 2012

帝王用人的学问(精华篇):第一篇

我看了这本电子书,也感觉这些历代中国皇帝很会用人才。可以不惜一切用他们,就是为了自己打下来的江山。这里有小故事和精华篇,如果继续看下去,感觉会忘记这些,所以先记录这些帝王如何用人材。

1)秦赢政(秦史王)
-他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。赢政之前实施了一个建议,并且对尉缭利于有加,赏赐给他使用的东西常常和自己使用的一样,但是尉缭反而要走。但秦王会愿意让出自己使用的好东西给他们。他觉得秦王统一之后以后会对功臣大开杀戒,决定离开赢政。可惜被赢政给抓回来,不但没有处罚他,反而任他为秦国太尉。

2)汉高祖刘邦
-张良、萧何和韩信都是人中豪杰,不善于屈服他们,必然会互不服气。所以刘邦就根据他们的个性进行管理,使他们协调一致。例如:
i)张良善于出谋划策,但没有军队,也没有粮食物资;
ii)萧何虽然坐镇后方,但是没有军队,也成不了什么气候;
iii)还有韩信虽然有大将之才,身边也有一些谋士,可是少了粮食物资的支持,几十万大军也没用。
所以在刘邦这种权力制衡的设计下,只有老老实实地位刘邦卖命。


-至于论功行赏,刘邦总是会先评功封侯自己讨厌的人,让大臣们稳定情绪。因为这些人有谋反的机会,而且会弄得人心惶惶。到了封位的时候,刘邦会认为萧何功劳最大,就用有趣的比喻,众将就是打猎的猎狗,而萧何就是指挥猎狗的猎人,当然是猎人功劳最大了。

3)刘文帝刘恒:
-嘴巴甜,靠边站
:凡是对君主说出一些甜言蜜语的话,这些都不能重用。

-当时法律中有“毁谤罪”和“妖言罪”,之后被汉文帝给废除,大臣们每次上朝的时候,就开始进奏书给他,不能采用的就放到一旁,能够采用的,就对上书的大臣赞扬一番。就连刘文帝的私事也要管。


4)汉景帝刘启
-刘启用人也有问题,这里有一篇关于这个故事。故事中的景帝试亚夫,一天,景帝邀请周亚夫,准备了一块大肉,但没有切开来,也没有筷子可用。当丞相要用筷子时,被汉景帝训了一顿,然后亚夫连忙认错。汉景帝觉得亚夫吃不习惯,所以宴会就取消了。其实他在试探亚夫,以后辅佐少主要稳中平和,不要有什么傲气,具有长者风范的人,才能包容这些过失,一心尽责。

5)刘武帝刘彻
-他是一位汉武大帝。在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里认为,汉武帝成功的秘诀在于善于使用进谏的人,赏罚分明。以前汉初分封导致的诸侯国问题,一直困扰着几朝皇帝。于是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,取消诸侯爵位继承中的长子继承制,允许诸侯把土地分封给所有的子弟,皇帝为他们各自订立爵位。这样诸侯也乐得更多的子孙获得爵位,这样就通过和平的方式彻底解决了诸侯国问题。

-隆虑公主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,在病危的时候,恳请预先为儿子昭平君赎一次死罪,汉武帝当时顾及亲情,就答应了。后来,昭平君果然醉酒后杀了人,犯了死罪。汉武帝知道这件事后,就沉痛地说,我妹妹老年得子,临终托付给我。可是国家法令由先祖所创,我若为了妹妹破坏了先祖的法令,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,又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。于是虽然痛哭不已,但还是批准主办法官的要求,对昭平君处以极刑。

6)刘弗陵
-燕王刘旦为了王位,就先密谋策划先除掉霍光,然后废掉刘弗陵。于是乘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给昭帝上书,状告霍光。结果刘弗陵不相信此事,然后下令追查冒名伪造上书的人。刘弗陵已经不信他们所说的了。上官桀等人密谋在长公主府为了刺杀霍光,发动宫廷政变,结果阴谋泄漏。刘弗陵在霍光的帮助下,粉碎了政变阴谋,把上官桀等人处死,燕王刘旦和长公主也畏罪自杀。刘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,在朝廷安危的关键时刻,平定了政变,保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 


-当他听到有个叫苏武的使臣在匈奴牧羊,派使者到匈奴去,要单于放回苏武,但匈奴单于谎说苏武已经死了,但刘弗陵还是不死心,又派使者到匈奴去。到了那儿,使者就谴责匈奴,皇上已经射下一只大雁,雁脚上拴有书信,说苏武还活着。匈奴单于信以为真,于是放回了苏武。由于他对国家忠心,刘弗陵也对他封赏有加,这让苏武老有所归,更是安慰了天下人心。

7)光武帝刘秀
-毛泽东曾经称赞刘秀是历史上最会打仗、最会用人的皇帝。我们在这里就专门谈谈光武帝刘秀的用人。刘秀用人的一个诀窍就是善于与部下叙温情,拉近与部下的距离,用感情笼络部下,使他们尽心竭力为自己的江山卖命。他处理与冯异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
-一碗平常的豆粥来叙述君臣共同患难的经历,一下子拉近了君臣的距离。

-天下统一之后,刘秀对待功臣非常“厚道”。他建立了著名的凌烟阁,给二十八位功臣绘像纪念,给大臣丰厚的待遇,让他们能够安享太平富贵。但为了避免功臣权力过大带来的问题,他不让功臣掌握实际的权力,而是“退功臣,进文臣”,把治理国家的事交给了文臣。这样一来,既解决了如何对待功臣的问题,又利于国家的治理,是古代皇帝在如何处理功臣方面做得最好的皇帝之一。
- 不过光武帝刘秀用人也有很大的问题,以谶纬作为用人和决策依据,临死宣布图谶于天下,使谶纬迷信合法化。这谶纬之学是由阴阳五行学说演变而成的。

曹操
-抓住了陈宫之后,曹操没有要杀他的意思,只是一再对他劝降,并拿出陈宫的家属会无人照顾的理由来,企图打动他。但是陈宫不为所动,径自下楼求死,左右都拉不住。即使如此,曹操还是留恋,起身下楼相送,并且表示要照顾陈宫的家属,但是陈宫死了心,理都不理他,引颈就刑。

- 在整个过程中,曹操对四个人,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态度。一个杀之,这是因为高顺虽然也是大将,但是分量不够,还不投降,杀了他又可以对敌人起到警示作用,所以毫不犹豫地杀了;一个极力挽留,因为是老相识,还对自己有救命之恩,挽留他不仅因为陈宫确实是人才,也能展示曹操重视感情,不忘恩负义的形象,即使得不到陈宫,也可以打动其他的手下;一个犹豫,吕布确实是一员虎将,杀了自然可惜,可是吕布人品太差,所以最终在刘备不怀好意的提醒下,还是选择杀了他,这样一来虽然失去了一员虎将,但也减少了可能的危险,对于自己的手下,也有警示作用;最后是张辽,因为张辽确实是一员虎将,并且忠义,可以放心使用,同时通过他,又可以招降其他人,表示自己不赶尽杀绝,所以曹操用礼遇、感情将他招降。

- 曹操曾经杀过杨修、孔融等名士。这些人都是当时名气很大的文人。尤其是杨修,担任曹操的主簿,博学能言,智识过人。孔融也是当时的名士,才思过人,名气很大,但也狂妄自大、恃才傲物,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,屡屡给曹操捣乱。曹操的这个做法是有他的道理的。我们可以看出,曹操的用人政策是以维护曹魏统治集团利益为底线的。




孙权:
- 作为一个领导者,在属下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后,必须作出决断,否则很容易引起属下意见分歧,发生内讧,并且在关键的时候,不能陷于属下的纷争之中,而必须乾纲独断,作出决策。

- 领导其实还是挺喜欢自己手下这样争功的,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,不过要注意千万别打击到任何一方的自尊心。

例如:
   曹操远来救援合肥,孙权就想给他个下马威。可惜甘宁人太少,所以孙权让吕蒙和甘宁先行,让凌统和自己断后,故意分开了二人,颇有苦心。

   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,自然不服气,就还是要求带一百骑兵晚上去劫营,并表示决不折一人一骑。在甘宁的授意下,百人高呼万岁,声震连营。孙权大喜,亲自出门迎接。

   第二天两军再战,孙权拿甘宁比喻张辽的话果然起了作用,凌统心中愤愤不平,主动要求出战张辽。之后孙权当然允许他出战。有一次对阵乐进时,曹休准备放冷箭。乐进一看大喜,挺枪就扎,但却不防被孙权一方一箭射伤。其实是甘宁放箭救了你。凌统很是感激,自此二人结为生死之交,再不交恶。

- 属下争功,领导者要善于调节利用,往往能变成好事。孙权就善于运用这种关系,充分调动甘宁和凌统的积极性,让他们把才能用在积极建功上,而不是用在窝里斗上。同时要注意保护属下的安全,争功心理有时候会让手下容易犯险。 

No comments: